首页 / 高三 / 高三数学 /

【www.ycyggz.com--高三数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范文汇总八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数学广角”是新版教材安排的内容,每册教材都有涉及,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本册安排的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广角的内容每册书一般有两个例题,内容不多,看似简单,实则比较难懂。

昨天学校督导课,我就上了排列这一节课,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认真仔细的准备工作,首先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对本节课的解读,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作教学,为学生准备了课堂上要使用的2份作业纸,还布置学生在家里制作了数字、字母卡片,三朵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完本节课,我自己感觉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和发展,现把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学过程设计有趣味,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理特征

本节课,我设计了小豆班运动会的情境,以这个情境为主线,给运动员编号码,分彩花,照相留念。孩子们都喜欢动画片大耳朵图图里边的动画形象,所以他们很乐意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纪律井然有序,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以前我班的一些男生上课总是随意说话,这次可能也是因为有很多听课老师,他们不敢随意说话,因此就认真听课了,正好这次的设计他们也喜欢,因此,整节课教学气氛好,活而不乱。

2.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的教学需要高效课堂,本节课排列的思考方法学生学习得很清楚、明白,我巡视时发现以前一些学东西很慢的几个学生都掌握了,听课老师巡视,也发现学生掌握非常好。课前备课时,我还担心学生学习有困难,特意把两道练习题的答案都做成了动态直观的,想着到时向学生展示,但是最后都没用到,因为学生都很会想,会表达,根本无需看我的答案。

3.注重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培养

排列和组合重点要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这节课,我非常注重学生有序思考,教给他们有序思考的方法,还注重他们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邢皓斌同学讲解自己的方法时,就非常清楚有序,我及时表扬了他。

4.课前准备充足有效

为了保证本节课顺利高效,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备课、做、布置指导学生做数字和字母卡片,剪纸花等,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5.板书设计整齐、井然有序

为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我设计了井然有序的板书,为了上课时用两种思考方法写组成的两位数,头一天下午我就在黑板上画好了两个表格,这样避免了只用,翻页后学生啥都不记得了的现象。督导的各位领导对我的板书设计也大为赞赏。

6.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我让他们提前准备了各种卡片和彩花,让他们自己动手摆数字和小花,通过形象的拼摆,他们对于组数、分花、照相站队认识非常形象到位。

7.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形式多样

本节课共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和例题形式相似,目的是为了巩固例题,第二题稍微有了难度,需要把例题中学的两种方法都用上,这样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

本节课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1.老师的教学语言再力求精炼。

2.第二个练习题可以换一换形式,找三个学生先站一站,再摆卡片,或是直接让学生三人一组站队,这样,学生活学活用,能切实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篇二】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高中排列与组合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材分析

1.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解决方法:利用简单的举例得到一般的结论.

2.难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区分。解决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说活动设计

1.活动:思考,讨论,对比,练习.

2.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正

1.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使得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商品生产工序复杂化,解决一件事常常有多种方法完成,或几个过程才能完成。排列组合这一章都是讨论简单的计数问题,而排列、组合的基础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关键.

2.新课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l)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十2十3=9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

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n种不同的方法.

(2)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

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村到C村又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3X2=6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

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

1)从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中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的取法?

解:(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数学书,可以从6本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语文书,可以从5本书中任取一本,有5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6十5=11.

答:从书架L任取一本书,有11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可以分成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数学书,有6种方法;第二步取一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N=6X5=30.

答:从书架上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30种不同的方法.练习:一同学有4枚明朝不同古币和6枚清朝不同古币

1)从中任取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2)从中任取明清古币各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例2:(1)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允许重复三位数?

(2)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3)由数字0,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解:要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共有5种选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由于数字允许重复,

这仍有5种选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同理,它也有5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可以组成的三位数的个数是N=5X5X5=125.

答:可以组成125个三位数.

练习:

1、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陆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陆路可走,又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2条水路可走.

(1)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一名儿童做加法游戏.在一个红口袋中装着2O张分别标有数1、2、?、19、20的红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被加数;在另一个黄口袋中装着10张分别标有数1、2、?、9、1O的黄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加数.这名儿童一共可以列出

多少个加法式子?

3.题2的变形

4.由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小结:要解决某个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是分类,还是分步?分类时用加法,分步时用乘法

其次要注意怎样分类和分步,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练习

1.(口答)一件工作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用第一种方法完成,另有4人会用第二种方法完成.选出一个人来完成这件工作,共有多少种选法?

2.在读书活动中,一个学生要从2本科技书、2本政治书、3本文艺书里任选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乘积(a1+a2+a3)(b1+b2+b3+b4)(c1+c2+c3+c4+c5)展开后共有多少项?

4.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通,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丁地有4条路可通,从丁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5.一个口袋内装有5个小球,另一个口袋内装有4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的颜色互不相同.

(1)从两个口袋内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两个口袋内各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篇三】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数学排列的试题精选

1.有五对夫妇围成一圈,使每一对夫妇的夫妻二人动相邻的排法有( )

A 768种 B 32种 C 24种 D 2的10次方中

解:

根据乘法原理,分两步:

第一步是把5对夫妻看作5个整体,进行排列有5×4×3×2×1=120种不同的排法,但是因为是围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圈,就会产生5个5个重复,因此实际排法只有120÷5=24种。

第二步每一对夫妻之间又可以相互换位置,也就是说每一对夫妻均有2种排法,总共又2×2×2×2×2=32种

综合两步,就有24×32=768种。

2 若把英语单词hello的字母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共有 ( )

A 119种 B 36种 C 59种 D 48种

解:

5全排列5*4*3*2*1=120

有两个l所以120/2=60

原来有一种正确的所以60-1=59

3.慢车车长125米,车速每秒行17米,快车车长140米,车速每秒行22米,慢车在前面行驶,快车从后面追上来,那么,快车从追上慢车的车尾到完全超过慢车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为53秒

算式是(140+125)÷(22-17)=53秒

可以这样理解:“快车从追上慢车的车尾到完全超过慢车”就是快车车尾上的点追及慢车车头的点,因此追及的路程应该为两个车长的和。

4.在3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个人同时同向并排起跑,甲平均速度是每秒5米,乙平均速度是每秒4.4米,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线前几米?

答案为100米

300÷(5-4.4)=500秒,表示追及时间

5×500=2500米,表示甲追到乙时所行的路程

2500÷300=8圈……100米,表示甲追及总路程为8圈还多100米,就是在原来起跑线的前方100米处相遇。

5.一个人在铁道边,听见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后,在经过57秒火车经过她前面,已知火车鸣笛时离他1360米,(轨道是直的"),声音每秒传340米,求火车的速度(得出保留整数)

答案为22米/秒

算式:1360÷(1360÷340+57)≈22米/秒

关键理解:人在听到声音后57秒才车到,说明人听到声音时车已经从发声音的地方行出1360÷340=4秒的路程。也就是1360米一共用了4+57=61秒。

6.猎犬发现在离它10米远的前方有一只奔跑着的野兔,马上紧追上去,猎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但是兔子的动作快,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能跑3步,问猎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

正确的答案是猎犬至少跑60米才能追上。

解:

由“猎犬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可知当猎犬每步a米,则兔子每步5/9米。由“猎犬跑2步的时间,兔子却能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猎犬跑2a米,兔子可跑5/9a*3=5/3a米。从而可知猎犬与兔子的速度比是2a:5/3a=6:5,也就是说当猎犬跑60米时候,兔子跑50米,本来相差的10米刚好追完

7. AB两地,甲乙两人骑自行车行完全程所用时间的比是4:5,如果甲乙二人分别同时从AB两地相对行使,40分钟后两人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行,这样,乙到达A地比甲到达B地要晚多少分钟?

答案:18分钟

解:设全程为1,甲的速度为x乙的速度为y

列式40x+40y=1

x:y=5:4

得x=1/72 y=1/90

走完全程甲需72分钟,乙需90分钟

故得解

8.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地的距离是AB全程的1/5。已知甲车在第一次相遇时行了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是300千米。

解:通过画线段图可知,两个人第一次相遇时一共行了1个AB的路程,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一共又行了3个AB的路程,可以推算出甲、乙各自共所行的路程分别是第一次相遇前各自所走的路程的3倍。即甲共走的路程是120*3=360千米,从线段图可以看出,甲一共走了全程的(1+1/5)。

因此360÷(1+1/5)=300千米

从A地到B地,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需要4小时、6小时,现在甲乙分别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B两地中点2千米。如果二人分别至B地,A地后都立即折回。第二次相遇点第一次相遇点之间有千米

9.一船以同样速度往返于两地之间,它顺流需要6小时;逆流8小时。如果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求两地间的距离?

解:(1/6-1/8)÷2=1/48表示水速的分率

2÷1/48=96千米表示总路程

10.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33千米,相遇是已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已知慢车行完全程需要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解:

相遇是已行了全程的七分之四表示甲乙的速度比是4:3

时间比为3:4

所以快车行全程的时间为8/4*3=6小时

6*33=198千米

11.小华从甲地到乙地,3分之1骑车,3分之2乘车;从乙地返回甲地,5分之3骑车,5分之2乘车,结果慢了半小时.已知,骑车每小时12千米,乘车每小时30千米,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

把路程看成1,得到时间系数

去时时间系数:1/3÷12+2/3÷30

返回时间系数:3/5÷12+2/5÷30

两者之差:(3/5÷12+2/5÷30)-(1/3÷12+2/3÷30)=1/75相当于1/2小时

去时时间:1/2×(1/3÷12)÷1/75和1/2×(2/3÷30)1/75

路程:12×〔1/2×(1/3÷12)÷1/75〕+30×〔1/2×(2/3÷30)1/75〕=37.5(千米)

【篇四】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本节课的知识是排列和组合简单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解排列组合,如何讲解比较深奥的知识,这是应该正视的问题。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组合原理,而是从排列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学枚举法。因为学生只有恰当的分类,将事情的各种情况能够一一列举出来,就能够保证计数时不重复不遗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所以本节课没有要求学生解决比较复杂的计数问题,也不要求发现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枚举法,感受计数方法。在教学中,为了突破重点,从多方面想办法: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排列与组合学习是生活中的必须;二是让学生通过摆、画、列表等活动,学习“不重复、不遗漏”的计数的方法。本课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觉得有以下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三、利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四、不足之处:

1、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

2、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还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过这次教学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篇五】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本文题目:高三数学下学期试题:排列与组合

1.(福州三中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有4名男生和4名女生,一次问卷调查活动需 要挑选3名同学参加,其中至少一名女生,则不同的选法种数为

A.120 B.84

C .52 D.48

[答案] C

[解析] 间接法:C38-C34=52种.

2.(成都模拟)甲、乙、丙3位志愿者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5天中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要求每人参加一天且每天至多安排一人,并要求甲安排在另外两位前面.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A.20种 B.30种

C.40种 D.60种

[答案] A

[解析] 分三类:甲在周一,共有A24种排法;

甲在周二,共有A23种排法;

甲在周三,共有A22种排法;

A24+A23+A22=20.

3.(沧州模拟)10名同学合影,站成了前排3人,后排7人.现摄影师要从后排7人中抽2个站前排,其他人的相对顺序不变,则不同调整方法的种数为()

A.C27A55 B.C27A22

C.C27A25 D.C27A35

[答案] C

[解析] 从后排抽2人的方法种数是C27;前排的排列方法种数是A25,由分步计数原理知不同调整方法种数是C27A25.

4.(广东揭阳模拟)一个汽车牌照号码共有五位,某市汽车牌照号码可以上网自编,但规定从左到右第二个号码只能从字母B、C、D中选择, 其他四个号码可以从0~9这十个数字中选择(数字可以重复),某车主第一个号码(从左到右)只想在数字3、5、6、8、9中选择,其他号码只想在1、3、6、9中选择,则他的车牌号码可选的所有可能情况有()

A.180种 B.360种

C.720种 D.960种

[答案] D

[解析] 按照车主的要求,从左到右第一个号码有5种选法,第二位号码有3种选法,其余三位各有4种选法,因此该车主的车牌号码可选的所有可能情况共有A15A13A14A14A14=960种,故选D.

5.(柳州模拟)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三棱锥P-ABC与正三棱柱ABC-A1B1C1组合而成,现用3种不同颜色对这个几何体的表面染色(底面A1B1C1不涂色),要求相邻的面均不同色,则不同的染色方案共有()

A.24种 B.18种

C.16种 D.12种

[答案] D

[解析] 先涂三棱锥P-ABC的三个侧面,然后涂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共有C13C12C11C12=3 212=12种不同的涂法.

6.(菏泽模拟)从集合{1,2,3,,10}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使这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这样的等比数列的个数为()

A.3 B.4

C.6 D.8

[答案] D

[解析] 当公比为2时,等比数列可为1、2、4,2、4、8.

当公比为3时,等比数列可为1、3、9.

当公比为32时,等比数列可为4、6、9.

同时,4、2、1,8、4、2,9、3、1和9、6、4也是等比数列,共8个.

7.(昆明模拟)将4名新来的同学分配到A、B、C三个班级中,每个班级至少安排1名学生,其中甲同学不能分配到A班,那么不同的分配方案有________.

[答案] 24种

[解析] 将4名新来的同学分配到A、B、C三个班级中,每个班级至少安排一名学生有C24A33种分配方案,其中甲同学分配到A班共有C23A22+C13A22种方案.因此满足条件的不同方案共有C24A33-C23A22-C13A22=24(种).

8.有6个大小不同的 数按如图的形式随机排列,设第一行的数为M1,第二、三行中的最大数分别为M2、M3,则满足M1

[答案] 240

[解析] 设6个 数按从小到大顺序依次为a1、a2、a3、a4、a5、a6.

据题设条件知M3=a6,

可依第二行最大数M2分类讨论.

①若M2=a5,有排法C14C13A22A33=144种.

②若M2=a4,则a5必在第三行有排法C13C12A22A33=72种.

③若M2=a3,则a4、a5都在第三行有排法C12A22A33=24种,据条件知M2不能小于a3.

满足题设条件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为144+72+24=240个.

9.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有8个点:P1(1,1,1)、P2(-1,1,1)、、P7(-1,-1,-1)、P8(1,-1,-1)(每个点的横、纵、竖坐标都是1或-1),以其中4个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一共有________个(用数字作答).

[答案] 58

[解析] 这8个点构成正方体的8个顶点,此题即转 化成以正方体的8个顶点中的4个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一共有多少个,则共有三棱锥C14C34+(C24C24-24-2)+C34C14=58个.

[点评] 用间接法求解更简便些,从正方体的8个顶点中任取4个,有不同取法C48种,其中这四点共面的(6个对角面、6个表面)共12个,这样的三棱锥有C48-12=58个.

10.(苏州调研)某外商计划在4个候选城市投资3个不同的项目,且在同一个城市投资的项目不超过2个,求该外商不同的投资方案有多少种?

[解析] 根据题意分两类,一类:先将3个项目分成两组,一组有1个项目,另一组有2个项目,然后再分配给4个城市中的2个,共有C 23A24种方案;另一类1个城市1个项目,即把3个元素排在4 个不同位置中的3个,共有A34种方案.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知共有C23A24+A34=60(种)方案.

11.(广东广州综合测试)将18个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名额分配给3个学校,要求每校至少有一个名额且各校分配的名额互不相等,则不同的分配方法种数为()

A.96 B.114

C.128 D.136

[答案] B

[解析] 若某一学校的最少人数是1,2,3,4,5,则各有7,5,4,2,1种不同的分组方案.故不同的分配方法种数是(7+5+4+2+1)A33=196=114.

12.(甘肃兰州高手诊断)某位高三学生要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现从6所高校中选择3所报考,其中两所学校的考试时间相同.则该学生不同的报名方法种数是()

A.12 B.15

C.16 D.20

[答案] C

[解析] 若该考生不选择两所考试时间相同的学校,有C34=4种报名方法;若该考生选择两所考试时间相同的学校之一,有C24C12=12种报名方法,故共有4+12=16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13.(天津理)如图,用四种不同颜色给图中的A、B、C、D、E、F六个点涂色,要求每个点涂一种颜色,且图中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涂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

A.288种 B.264种

C.240种 D.168种

[答案] B

[解析] 当涂四色时,先排A、E、D为A34,再从B、F、C三点选一个涂第四种颜色,如B,再F,若F与C同色,则涂C有2种方法,若F与C异色则只有一种方法,故A34A13(2+1)=216种.

当涂三色时,先排A、E、D为C34A33,再排B有2种,F、C各为一种,故C34A332=48,

故共有216+48=264种,故选B.

14.(2010洛阳模拟)一植物园参观路径如图所示,若要全部参观并且路线不重复,则不同的参观路线种共有()

A.6种 B.8种

C.36种 D.48种

[答案] D

[解析] 如图所示,三个区域 按参观的先后次序共有A23种参观方法,对于每一种参观次序,每一个植物园都有2类参观路径,共有不同参观路线222A23=48种.

【篇六】高三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课前,我一直在担心二年级的学生能否理解掌握《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这一课。今天上完这节课时,我是怀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走出教室。因为,孩子们学得非常的好,这些7岁的孩子不但能理解和掌握《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而且能做到熟练的运用。

在教学例1时:

1、让学生拿出数字卡片1、2摆两位数,学生很快的摆出12、21。

2、让学生独立用卡片1、2、3摆两位数,一边摆一边把摆出的数记录在学习纸上。

3、小组交流讨论,谁方法最科学、不会漏掉。

4、让学生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人到前面展示,其中2名同学的方法是:

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2或3,组成的两位数是12,13;

十位上的数字是2,个位上的数字是1或3,组成的两位数是21,23;

十位上的数字是3,个位上的数字是1或2,组成的两位数是31,32;

一名同学的方法是:

用数字1、2来摆,可以摆出的数是12、21;

用数字1、3来摆,可以摆出的数是13、31;

用数字2、3来摆,可以摆出的数是23、32。

同学们都很赞同这两种方法,于是我给这两种方法称为“2钟法”和“叶氏法”

当其他学生学习了这两种方法后,在练习中我又让学生用数字卡片“0、3、9”摆两位数。

我想,学生这时肯定遇到困难了,他们一定会为“03、09”是不是两位数展开争论。没想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一个是写6个两位数。用“2钟法”写出了4个数:30、39、90、93“叶氏法”写出03、30、09、90、39、93(学生是把039删去的)。就这样,这部分让我担心孩子们会学不懂的知识,在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顺利地学会并做到了熟练的运用,教学效果真的很好。

【篇七】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排列与组合》是体现数学生活的一个很好例子。说实话,对怎么把握好“排列与组合”这个内容,课前我总是犹豫不决。《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因此我试图在本节课中把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突出活动,让学生中实践中学习和感受数学知识。

通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排列与组合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

二、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在诸多的想法中找出最佳的排列方法,我让学生小组观察、比较、分析,说说你认为哪种摆法比较好,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即使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也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学生体会哪种是最佳摆法。

三、将实践活动数学

比如握手问题。通过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已掌握三个人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三次,那么如何内化为数学知识是一个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想“假如在考试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和你握手,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出用符号来表示,其实这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最后的路线问题,这是一道拔高题,学生明显感到了困难,这是备课中我没有预想到的,今后在“备学生”方面还要下功夫。

【篇八】高三数学下学期排列与组合试题

《 排列组合》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是对搭配问题的初步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自己有比较的好的方,也还有不足的方。

做的好的地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创设“老师到北京旅游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

1、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不能灵活处理。

2、给学生的探究时间还不太充裕。

我相信,通过这次教学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ycyggz.com/gaosan/1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