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

【www.ycyggz.com--外】

形象,读音xíngxiàng,汉,意思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

  才华横溢的女性形象-----鲁小姐

  鲁小姐是《儒林外史》中唯一一个对举业文章精通的才女。她在五六岁时就已经开始读《四书》、《五经》,在十一二岁时,就已经能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烂熟于心,不仅如此,还有“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做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鲁小姐的举业当行不仅表现在她对文章的熟记和写作练习上,还表现在她对八股文章的研读、点校,及对举业文章之外文学作品的玩笑态度上。在鲁小姐的闺房中,于“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一部部的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每日”言用功之勤,“丹黄烂然”言用功之深,以如此的功力研读举业文章,什么样的八股才能成就不了呢。此外,鲁小姐的举业当行还表现在她对此行才能之外知识的不以为然以及表现出来的玩笑态度,

  “人家送来的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他。家里虽有什么《千家诗》、《解学士诗》、东坡、小妹诗话之类,到把与伴读的侍女彩蔟、双红们看。闲暇时也教他诌几句诗,以为笑话”。诗词之类对鲁小姐来说只是她在闲暇时拿来说笑的东西,而在其心中八股学问才是正道。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全书之中态度真正诚恳、真正精通举业的八股才女。在鲁小姐身上除了对八股的痴迷外,还有着令人称道的妇德。这些都可从她持家才干中得到证实。当蘧太守病重,蘧公孙打发娄三、娄四公子接鲁小姐回家时,她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带着“全副妆奁”前往,书中对她此举的形容是“明于大义”。太守去世后,“公孙承重”这时鲁小姐更是“上侍孤孀,下理家政,井井有条”,就连亲戚们也“无不称羡”。

  还有在家训的秉承和实践上鲁小姐也毫不逊色,有着“闺阁继家声”使命的鲁小姐不仅自己对八股文章孜孜不倦的研读,还把这种八股举业的理想寄托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对丈夫,她积极辅助引导;对孩子,她不仅每晚“课子到三四更鼓”,要是“一天遇着那小儿子背不熟”就要“督责他念到天亮”,可见鲁小姐是多么的认真而虔诚的履践着家训。

  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熏染则在客观方面促成了鲁小姐痴迷于八股举业的形象特征。同时一个女子都能对举业如此精通,可以想见当时社会中八股科举选官制对于世风、人心的异化之深,影响之广。再者,传统封建文化塑造下的贤妻良母就是要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生活重心和自身价值的所在,而对她们自我的在在和需求却很少关注。鲁小姐辛苦课子行为正是对这种以相夫教子为唯一己任的封建传统的反映。

第二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

  平凡伟大的母亲形象—王母

  《儒林外史》中还弥漫着一种“母亲氛围”,从篇首的王冕之母到之后的匡超人之母、鲍廷玺之母等,从她们各自的性情和对子女的言教中体现了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或羡慕,以及她们的态度对子女的影响。

  在《儒林外史》中王冕的母亲是作者最为赞赏的一个母亲形象,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品格正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同时作者将她放在卷首,更是在她身上寄予了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说楔子敷陈大义”。王冕的母亲是《儒林外史》中为不多的是能在贫苦寒微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自身人格高洁与独立的人。在那个唯科举功名至上、唯荣华富贵为宝的社会普遍腐朽堕落的世风之下,王冕的母亲虽身处清贫之境却从不慕富贵功名,自始至终她都没有劝过王冕去学八股、考科举。在王冕年幼、家计难支之日,王冕之母对王冕的教导是让他在秦老家诚实、勤勉地放牛,因为这样就“每月可以得他(秦老)几钱银子”,况且又有“现成饭吃”;而当王冕学问已成时,弥留之际的她对依然王冕千万的叮嘱:“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耍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虽然在封建秩序的规范下,女性不可能走向社会的前台,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王冕之母能够站在社会中功名富贵的漩涡之,以一种客观、冷静的心态面对眼前社会中世风、士风的堕落,以及一种敏锐、深刻的洞察力来理性的思考人的价值和尊严。她的这种独立、自由、摒弃功名富贵的思想正和文章末尾出现的四大奇人的思想遥相呼应,正如裁缝荆元所说的“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倒不快活。”

  此,在王冕之母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见一种自尊的、不卑不亢的人格尊严:当王冕要出去躲开知县的纠缠,却又担心母亲的时候,王冕之母非但没有那种一般百姓对权势的畏惧或谄媚,并且还镇静自若、理直气壮的对王冕说“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不妨。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从王冕之母对功名富贵的摒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刻画此人的更深刻的用意:那就是让王冕之母以一个道德老人的口气来“敷陈大义”。

  王冕之母这种不卑不亢的主体人格和她摒弃功名富贵的思想是相得益彰的。同时王冕之母对王冕的独立、自尊、自由的人格的培养方式和鲁编修对鲁小姐的八股教育方式相对照,更加凸显了《儒林外史》反功名富贵的主题。

第三篇: 儒林外史人形象

  迷恋于做官太太的女性形象-----王太太

  王太太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一个官太太迷。这从她的择夫标准和权利欲上可以看出。首先她的择夫标准一定要“是个官,又要有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对富贵奢华崇拜的一种风气,正如那些奔走于官场豪门的文人势要一样,他们所求的不过是物质上的所得、享受,亦或是蝇附骥尾的虚荣。再者,当时社会中举、为官才是有学问、有品德。鲁翰林对娄三公子所说的有着“极高品行”的杨执中不屑一顾,还皱眉道“他若果有学问,为什么不中了去?”在鲁翰林的眼中,不能中举的话就是没有学问的了。还有在五河县只有中了举,做了乡绅的彭乡绅才被认为是有德行的。这种对做官痴迷的思想在被处于闺阁深院中的一些女性接受之后,便演变成了做官太太的迷恋。王太太对做官太太的追求也正体现了当时社会上对物质、权势的崇拜和追求。

  其次王太太对官太太的迷恋还表现在其心中强烈的权利欲。她做候选州同王三胖的太太时,弄的家中从上到下都对她恨如头醋”;在她替大女儿送亲时,跟去的家人婆娘只是不小心把她的裙子上弄上了一点灰,她就发狠要把她们“一个个都处死了”,即使面对家人的苦苦求饶,她也不为所动。而对权力的过分使用,使这把双刃剑在割伤别人的同时也割伤了自己。正如她做候选州同王三胖的太太时,虽能耀武扬威于一时,但最终还是落得不被家人容纳的境地。在第四回“打秋风乡绅遭横事”中,汤知县为了博得一个正直清官的名声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责罚送给他牛肉的回民师傅。无独有偶,在第三十二回“杜少卿平居豪举”中杜少卿问藏寥斋为什么要做廪生时,藏寥斋回答道:“你那里知道!廪生,一来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几年贡了,朝廷试过,就是去做知县、推官,穿螺蛳结底的靴,坐堂,洒签,打人。像你这样大老官来打秋风,把你关在一间房里,给你一个月豆腐吃,蒸死了你!”同一些士子做官就是为了“坐堂、洒签、打人”一样,王太太对家人婆娘也是动辄非打即骂,心狠手狠毫不留情。从她的所作所为中丝毫看不到德行、迁善、睦亲等与人为善的儒家传统道德的美好品质。在王太太身上,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种掌权者的淫威、残忍。王太太的打骂家人同士子的“坐堂、洒签、打人”一样,其实是源于一种权力欲,是心理的扭曲。

第四篇: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

  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并受马二先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沈琼枝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ycyggz.com/gaokaobeikao/13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