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备考 / 家长必读 /

【www.ycyggz.com--家长必读】

老师通过家访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家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和老师聊些什么?哪些话不能和老师说呢?

老师家访家长应聊什么 哪些话不能说

开诚布公聊孩子,也可探讨教育方法

沈先生的儿子晨晨今年上六年级,六年来沈先生接待过很多次家访。“我跟老师聊天,一般是半个多小时,大家面对面,心交心,开诚布公。”沈先生说。

沈先生对儿子的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他每天在家要预习,因此,“儿子上课活不活跃”是沈先生最关心的。另,儿子在校的性格表现、上课有没有交头接耳、写作缺点怎么改等等,沈先也会与老师沟通。

沈先告诉记者,在家访中得知,儿子每次写《最难忘的一件事》,写得最多的是“踢足球、打篮球”,老师说这反映儿子生活圈窄小,沈先生反思后,决定带儿子扩大生活圈。

杨先生的儿子,今年9月入读学正小学一年级。杨先生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接待学正幼儿园老师家访时,把儿子以前的习惯都讲了一遍,尤其提到喜欢下围棋这个爱好,希望老师能利用儿子这个优势,让儿子尽快与同学融洽起来。

家长应多谈孩子兴趣习惯和性格

学正小学一位班主任吴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与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不同,老师家访,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另一面,家长应真实介绍孩子情况,而老师要换位思考,明白家长苦心。

“家访就是要家长把孩子的优势、不足与老师聊一聊,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引导教育孩子。”吴老师说,每次家访,她会主动了解孩子的爱好、优点、不足、生活习惯,然后与家长商讨教育方式。吴老师说:“班里曾有一名成绩不尽人意的孩子,家访时却主动邀请我进门,给我倒水,还给我拿了一个靠枕,说沙发太硬,垫着会舒服些。这些关心人的小细节,让我对这个孩子的学习有了信心。”

学林小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家访中发现,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会比较含蓄,担心说孩子的不足影响孩子在老师心中的印象,说优点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浮夸。其实,老师非常愿意和家长交流,家长不要有顾虑,要有积极的心态,主动出击,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兴趣、习惯、性格等,有利于学校教育。”

下沙一小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在家访中,会结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问问孩子父母“每天放学回家,孩子有没有跟你说什么”,如果家庭有影响孩子学习的问题,她会深入了解、劝导,避免影响到孩子。

过度称颂或批驳不要说

例一:我们家孩子比拟懂事、聪慧,多少岁就会识字了!例二:我们家孩子比较俏皮,不爱学习,什么都不会,希望老师多多帮忙!过分夸张的介绍会误导老师对你家孩子的印象,对老师的工作和孩子的校园生活都有影响。正确做法:客观、摆事实的介绍孩子情况,这样老师和孩子会更有帮助。

平时工忙类的话不要说

例一:我们平时工作忙,常常难于分言教育好孩子,希望老师多费神!例二:咱们工作忙,请假也很艰苦,家长会可能要缺席了,望老师多包涵。家长工作忙,老师工作也忙,况且老师一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正确做法:再忙,也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分出时间督促孩子。

不要当着家访老师、孩子的面讨论其他老师

例一:孩子上幼儿园有个老师,对人不太亲热,不像您这样和颜悦色。例二:听说你们学校有个老师脾气不太好!如果不想孩子也有背后说人的行为,自己也别这样了,会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正确做法:老师并不代表“永远准确”,面对老师的错误,家长可以和孩子探讨,引导选择正确的老师家访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成长、生活环境,

不能说:我们工作忙,难以分身管他学习,以后就交给您啦!

我们请假很困难,以后的家长会或者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难免要缺席了,希望老师多多包涵!

这样说,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爸妈们要明白一点:身为家长,就应该对孩子的事情尽职尽责,无论工作再忙,也不能疏忽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家访时把孩子的基本情况跟老师沟通好,开学后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一起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小编推荐:老师家访家长怎样配合

不能说让老师多多关照的话

一般来说,幼儿园一个班有20多个人,而上了小学就更多,基本在30~40人左右,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和习惯,而老师要负责所有孩子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孩子都特别照顾。当然,如果是学习困难或者行为习惯特别不好的孩子会被老师重点关注。

不能过度的炫耀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在人前夸赞自己的孩子,在老师面前更是极尽所能,让孩子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想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其实,家访时只需要跟老师介绍一下孩子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点到即止就可,接下来的三五年,老师和孩子都在一起,孩子的性格、能力什么的老师会了解得更加全面。

不要当着老师,面批评、贬低孩子

过度批评、贬低自己的孩子,甚至当着老师的面批评孩子,这些都很不利于老师与孩子很好的相处。其实,孩子身上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无需避讳,但在介绍时应该尽量客观,可以跟老师提出自己对孩子适宜的、恰当的希望,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盼。

本文来源:http://www.ycyggz.com/gaokaobeikao/3494/